期刊简介

               本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医学学术期刊,双月刊,逢双月出版,主要刊载感染性疾病与抗感染化疗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及最新临床经验,主要读者对象为临床各科医师、医院药剂科工作人员、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及从事抗感染化疗的药理学、临床药理学、临床微生物学和临床药学研究的各级人员。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770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65/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1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国际刊号:1009-7708
  • 国内刊号:31-196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1年第2期文章
  • 头孢丙烯临床药代动力学和干混悬剂与片剂的生物等效性

    目的:研究头孢丙烯片剂在健康受试者药代动力学和干混悬剂与片剂的生物等效性比较。方法:10名受试者随机双交叉单次空腹口服头孢丙烯片剂或干混悬剂各1?g后,以微生物法测定其血、尿药物浓度。结果:受试者单次空腹口服头孢丙烯片剂1g后的血药峰浓度为(14.56±2.38)?mg/L,达峰时间为(1.59±0.44)?h,消除半衰期为(1.18±0.20)?h,药时曲线下面积为(46.30±6.66)?h*......

    作者:张菁;曹忆;郁继诚;张婴元;施耀国 刊期: 2001- 02

  • 血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阳性的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血培养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1995~1999年血中分离到CNS的70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判定是菌血症还是血样本污染。结果:70例患者中37例(52.9%)为菌血症,其入侵部位15例(40.5%)为静脉插管及人工装置,8例(21.6%)为术后伤口感染,4例为呼吸道,4例为脐带,1例为眼部,5例不明。37例菌血症主要发生于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

    作者:王辉;张悦娴;谢秀丽;徐英春;陈民钧 刊期: 2001- 02

  • 24种抗菌药对临床分离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目的:比较24种抗菌药对临床分离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受试药物为24种抗菌药,受试菌为临床分离的271株金葡菌和135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对细菌的低抑菌浓度。结果: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福平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具有高度抗菌活性,抑菌率分别为100%、99.2%和95.4%;其他抗菌药的抑菌率低于50%。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对青霉素......

    作者:李胜利;张婴元;周乐;吴培澄;吴卫红;吴? 刊期: 2001- 02

  • 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及抗纤维化的疗效。方法:98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对照组47例,治疗组采用干扰素α-2a(IFNα-2a)500万u/d,连用15d后改隔日1次,疗程6个月,同时加用苦参素注射液400mg/d,疗程3个月。对照组单用IFNα-2a,剂量疗程相同,在疗程结束时,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及血清肝纤维化等指标变化......

    作者:郭西萍;杜亚平;钟基大;李国军 刊期: 2001- 02

  • 体外诱导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交叉耐药

    目的:研究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体外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诱导作用及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交叉耐药机制。方法:用含药琼脂平板法,以临床分离的对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PA5筛选交叉耐药菌,计算耐药突变频率及交叉耐药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膜蛋白电泳及细菌对药物摄取分析,对体外诱导交叉耐药菌进行耐药机制研究。结果:环丙沙星在1×MIC、2×MIC浓度......

    作者:袁喆;肖永红;王其南 刊期: 2001- 02

  • 阴沟肠杆菌ampD基因突变与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ampD基因突变与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4株临床分离的头孢曲松耐药菌和2株头孢曲松敏感菌,头孢西丁诱导前和诱导后β内酰胺酶的表达水平;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6株阴沟肠杆菌ampD基因,测定并分析它们的核苷酸序列。结果:诱导前,4株耐药株β内酰胺酶表达水平是敏感株的39~829倍。诱导后,2株敏感菌β内酰胺酶水解活性分别为诱导前的18......

    作者:吴伟元;陈民钧 刊期: 2001- 02

  • 肠球菌感染的临床调查

    目的:了解肠球菌所致感染的概况及其对抗菌药的敏感性。方法:调查与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998年6月~1999年3月临床分离获肠球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用KB法测定细菌药敏。结果:116例患者中,属医院感染、院外感染者分别为37和13例,带菌者66例,感染部位多为尿路(64%)、次为腹腔(18%),粪肠球菌(64%)多于屎肠球菌(36%)。患严重基础疾病、接受介入诊疗操作、应用广谱抗菌药可能是肠......

    作者:林东眆;吴湜;张婴元 刊期: 2001- 02

  •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氟喹诺酮类药物(fluoroquinolones,FQNS)是一类以1,4-2氢-4氧-3喹啉羧酸为基本结构的化学合成抗菌药物,通过抑制DNA旋转酶和Ⅳ类拓扑异构酶而发挥抗菌活性。随着该类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也随之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对FQNS的耐药率由1987年的1.9%上升至1995年的35%左右[1],严重影响其临床应用。研究表明金葡菌对FQNS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以......

    作者:钟利;范昕建;雷秉钧 刊期: 2001- 02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CTX-M型新进展

    产生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重要的机制[1,2]。随着新一代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单酰胺菌素等在临床上的大量使用,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也越来越复杂,迄今为止已有190余种[3]。其中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引起大家广泛的注意,现已发现ESBL近百种,其中TEM型的67种,SHV型的24种,OXA型的8种,更有近发现的CTX-M型也已有12种。它们耐药谱宽,耐......

    作者:朱戌冬;吴伟元;陈民钧 刊期: 2001- 02

  • 氨苄西林/舒巴坦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氨苄西林/舒巴坦是氨苄西林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近年来广泛用于临床,其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1]和发热[2]等,引起速发型过敏性休克极少见。现将我院1例青霉素皮试阴性患者应用此药后出现过敏性休克报道如下。......

    作者:吴庆欢;马凌燕 刊期: 2001-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