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医学学术期刊,双月刊,逢双月出版,主要刊载感染性疾病与抗感染化疗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及最新临床经验,主要读者对象为临床各科医师、医院药剂科工作人员、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及从事抗感染化疗的药理学、临床药理学、临床微生物学和临床药学研究的各级人员。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教育部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770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65/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1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22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 主管单位: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国际刊号:1009-7708
- 国内刊号:31-196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本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医学学术期刊,双月刊,逢双月出版,主要刊载感染性疾病与抗感染化疗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及最新临床经验,主要读者对象为临床各科医师、医院药剂科工作人员、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及从事抗感染化疗的药理学、临床药理学、临床微生物学和临床药学研究的各级人员。
1.投稿要求: 来稿内容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写工整规范,必要时做统计学处理。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如系科研基金项目,则须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等,写清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学位、职称及主要研究领域,工作单位、地址、邮政编码、邮箱和联系电话(手机),及通信作者和联系方式,来稿请勿一稿多投。
2.稿件要求 来稿格式要求5号宋体字,1.5倍行距,Word排版。
撰稿要求
1.篇名: 篇名要简明、切题,不用副题,以不超过20字为宜。尽量避免 “…的研究”、“…的探讨”、“…的观察”等非特定词。篇名中一般不用缩写符号和代号,公知公用者(如DNA、CD4等)除外。篇名要求中、英文对照。
2.作者署名与单位: 作者署名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编排过程中不能改动,外国作者不译成汉文。作者单位需列出全称至科、室,并注明城市名和邮政编码。作者单位要求中英文对照,英文单位名称附在英文篇名下。多单位合作研究的文稿,除第一作者需注明城市名和邮政编码外,其余按署名顺序列出作者单位的全称。英文摘要中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姓氏全大写。外国作者姓名要写全,首字母大写。
3.摘要 论著: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须附中英文摘要,摘要为结构式,不分段,一般以300字左右为宜。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英文摘要的内容可更翔实些,注意突出自己的创新之处。
4.关键词:提供引自《MeSH》词表为主的关键词3~8个。关键词中缩写词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中文关键词不能用英文缩写。各词汇之间应用“;”分隔。
5.正文:内容应包括引言(研究背景、目的)、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文章编号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一级标题以“1,2,3”排序,二级标题以“1.1,1.2;2.1,2.2”排序,三级标题以“1.1.1,1.1.2;2.1.1,2.1.2”排序,引言不排序。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理通顺。注意保守国家机密,引用资料应有文献出处。所引文献用方括号按先后顺序上角标注于正文中,并与文后参考文献的排列顺序一致。
6.体例: 尽量减少层次。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用一级标题,其下一级标题用5号黑体,一、二级标题独占1行;再下一级标题用5号宋体,标题后空1格接排正文。段落内需要序号分别说明,可采用①×××;②×××。
7.脚注说明: ①课题基金名称与编号;②国家攻关项目的名称;③获奖名称、级别、等级与编号;④作者单位(单位名称,省、市名,邮编);⑤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份,性别,学位、职称、主要研究领域);⑥通信作者(包括姓名,E-mail)。
8.计量单位: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和单位》(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年出版)书写。如浓度单位mol/L不应写成M,此外当量浓度(N)、毫当量(mEq/L)、毫渗量(mOsm/L)、ppm、ppb等均已废止,不应再使用。血压单位可用mmHg。对人体检验数值,应统一用L(升)作为表示检验组分浓度的基准单位,如血钠300 mg/dl应表示为130.5 mmol/L。统一用小数报告人体检验结果的构成比,如白细胞分类中的中性粒细胞占70%应表示为0.70。数字与计量单位之间留一空隙。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
9.名词术语: 全文应统一。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等各科名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年版)中的药名。名词术语在首次出现时应用全称,以后可缩写。
10.标点符号: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834-95)量和单位》(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年出版)标点符号用法为准。
11.外文、计算机打印稿:应区分外文文种(如希文、拉丁文),正、斜体,大、小写,上标或下标等。正体:十进倍数的符号如mm,kg,cm,MHz;公式运算符号如连加号∑,增量符号Δ;化学符号Ca2+等。斜体:物理量如m(质量),c﹙浓度﹚,v(速度);化学旋光性和构型如L-,D-;统计学符号如s(标准差),sx(标准误),t(t检验),n(样本数),r(相关系数),P(概率),F(F检验)等。大写:国名、人名、地名、团体及机构的首字母应大写,某些缩略语如DNA、ATP、AIDS等。小写:除必须大写的情况之外,一般均用小写。非人名命名的专业词汇也用小写,某些外文缩略语如po、im、tid、r/min等。
12.数字: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835-95)量和单位》(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年出版)数字用法为准。除构成定型词(十二指肠)、惯用语(二倍体)、约数(五六万套)、缩略语(“九五”计划)等需用汉字之外,凡可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很得体的地方,尽量使用阿拉伯数字。数值的书写应规范,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小数点两边每3位数留一空隙,注意不用逗号分隔(如5 500.123 4)。数值及偏差范围的书写应正确,如3~8,2%~5%,2 mm+2 mm,(25±0.5)mL,(1~3)×109 L-1,50~80 mol/L等。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3 cm×5 cm,而不写成4×3×5 cm。时间表达,采用d、h、min、s,而不用天、小时、分、秒。
13.表和图: 表和图应设计合理、简明,具有自明性。凡能用文字说明的不用表和图。某些数据必须用图或表格表达时,图、表内容和正文勿重复。图表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中英文图表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所有图表题目用中英文,内容和注释均为英文。表格采用三线表,不用纵线,各栏应对齐,以插入表格形式排版。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线图应绘制准确,线条清晰,高宽比例约5:7。黑白照片清晰,剪裁适当,宽度以7 cm或17 cm左右为佳。必须用彩色印刷的照片需注明,并酌付制作工本费。
14.致谢: 作者对得到他人或单位的支持表示致谢可在文末(参考文献之前)注明,但应征得被致谢者书面同意。
15.参考文献: 一般引用近几年反映最新进展的公开发表文献,并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排列,参考文献必须与原文核对无误,其格式如下:
[期刊] 作者(只列出3名,3名以上加“等”,西文作者姓在前,名缩写在后).篇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
[1] 胡付品,朱德妹,汪复,等.2013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4,14(5):365-375.
[2] Chen Shudan, Hu Fupin, Xu Xiaogang, et al. High prevalence of KPC-2 type carbapenemase coupled with CTX-M type extended-spectrum b-lactamases in 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 a teaching hospital in China[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11, 55(5): 2493-2494.
[书籍] 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可不写).出版地:出版单位,年:起止页.
[3] 汪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新编[M].1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76-79.
[书籍中析出文献] 作者.篇名[M]//主编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单位,年:起止页.
[4] 陈岗.原位杂交技术在病理学中的应用[M]//许良中.实用肿瘤病理方法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603-608.
[会议录、论文集、论文汇编] 作者.篇名[C]//文集名.会议名,会址,开会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5] 赵秀珍.关于计算机学科中几个量和单位用法的建议[C]//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编.科技编辑学论文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25-129.
[电子文献] 主要责任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6]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http://www.cajcd.edu.cn/pub/wml.txt/980810-2.html, 1998-08-16/1998-10-04.
16.录用与回修: 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本刊收到稿件由编委会审定后决定取舍。编辑部根据审稿意见和编辑规范对来稿进行修改和(或)提出修改意见后退作者修改,若3个月内不修回,作自动撤稿处理。来稿须付稿件处理费50元,稿件确认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稿件刊出后酌致稿酬﹙已含光盘版,网络版稿酬﹚。来稿一经接受刊登,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即归《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所有。《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出版接受刊登的论文,未经《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发文量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总被引频次
-
地红霉素治疗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142例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地红霉素片治疗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和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确诊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口服地红霉素片,500mg每日1次,疗程7d;对照组口服阿奇霉素片,500mg,每日1次,疗程5d.结果地红霉素组69例,有效率为88.4%(61/69),痊愈率为33.3%(23/69);阿奇霉素组73例,有效率为86.3%(63/7......
作者:苏欣;施毅;宋勇;谢增华;邵海枫;李珍大;姜淑娟;张德平;肖永营;吴宁苹 刊期: 2005- 03
-
2011年中国CHINET肠球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2011年中国主要地区临床分离肠球菌属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国内主要地区15所教学医院(13所综合性医院,2所儿童医院)按统一方案、采用统一的材料、方法(K-B法)和判断标准(CLSI2011年版)进行肠球菌属细菌的耐药性监测.结果共分离到4593株非重复肠球菌属细菌,常见菌种为屎肠球菌2073株(45.1%),粪肠球菌2062株(44.9%),鹑鸡肠球菌102株(2.2%),鸟......
作者:瞿婷婷;俞云松;孙自镛;陈中举;徐英春;张小江;汪复;朱德妹;胡付品 刊期: 2013- 05
-
中性粒细胞减少与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疑似侵袭性念珠菌病的经验治疗
一、中性粒细胞减少疑似侵袭性念珠菌病的经验性治疗经验性治疗指对合并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其他并发症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发热疑为侵袭性念珠菌病患者进行抗真菌治疗.这个概念在2()世纪80年代末产生,并成为当时的标准治疗,经验性治疗的积极意义在于在病原微生物诊断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可早期开始抗真菌治疗.......
作者:沈杨;沈志祥 刊期: 2011- 02
-
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3年来我院血液内科诊治的1061例血液病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16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液系统疾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5.9%,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感染发生率高(22.1%),其次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1.7%)、淋巴瘤(19.4%).血液病发生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疾病类型、住院时间、化疗后白细胞数量等因素具有相关性,而与患者......
作者:姜梅杰;魏绪廷;刘广丽 刊期: 2003- 05
-
厄他培南经验性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评估
目的观察厄他培南初始经验性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4月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住院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厄他培南组和头孢唑肟组.分别采用厄他培南联合阿奇霉素以及头孢唑肟钠联合阿奇霉素的经验性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共83例患者人选,厄他培南组41例,头孢唑肟组42例.临床疗效比较:前者有效率85.4%,后者有效率65.3......
作者:倪军;胡国萍;孙嵘 刊期: 2012- 06
-
头孢丙烯临床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研究
目的:研究头孢丙烯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与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的关系,为临床选择合理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用微生物法测定10名健康志愿者中的头孢丙烯血药浓度,根据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求算药代动力学参数;以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丙烯对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头孢丙烯500mg单次口服给药的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血药浓度峰值(cmax)为(9.36±1.18)mg/L,达峰时间(tmax)为(......
作者:高磊;张扑;刘艳;肖永红 刊期: 2003- 04
-
E test法检测3种抗真菌药物对128株酵母菌的体外活性
目的调查我院酵母菌对氟康唑等3种抗菌药的敏感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使用Etest法测定3种抗真菌药对128株酵母菌的MIC.结果两性霉素B对128株酵母菌的抗菌活性强(敏感率94.5%,MIG50和MIG90分别为0.25和1mg/L),其次为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前者敏感率92.2%,MIG50和MIG90为2和8mg/L;后者为64.1%,MIG50和MIG90为0.064和0.75mg/L);7......
作者:吴伟元;何林;吴劲松;李文青;程锦娥;宿建 刊期: 2005- 02
-
侵袭性真菌病33例分析
目的探讨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fungaldisease,IFD)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符合IFD确诊标准的33例临床资料,了解其发生率、临床特征、相关因素、治疗方法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IFD33例占同期住院患者的0.048%;死亡10例;病死率为30.3%.白念珠菌感染居IFD首位(19例,57.5%),其次为热带念珠菌(7例,21.2%)......
作者:邱维吉;周兴梅;花天放;孔宁 刊期: 2012- 02
-
病原检测规范化的若干问题
由于细菌学报告不能即时获取,经验用药已成为临床上广泛采用的治疗方法,而临床经验性选择有效抗生素有赖于正确的病原菌的检测及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正确的数据来自标准化的方法和规范的操作程序,因此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规范化建设十分重要.下面对至今仍被忽略的6个方面作评述.......
作者:张秀珍 刊期: 2005- 05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d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49例,以同时期敏感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29例作为对照,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将78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
作者:张岩岩;朱婉;张静萍;陈佰义 刊期: 2017- 02
动态资讯More >
- 1 HIV-1感染者体内自然杀伤T细胞和免疫抑制性T细胞的变化
- 2 2012-2015年某医院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支原体阳性率和耐药情况动态分析
- 3 北京儿童医院1998-2002年临床分离菌种类分布和耐药性监测
- 4 中国报道3例新发禽流感死亡病例,人数达到35例
- 5 医务人员肺炎衣原体血清IgG抗体流行病学调查
- 6 抗感染药物在外科领域的预防性应用指南(美国)
- 7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 8 FDA药品安全信息通讯:阿奇霉素(Zithromax或Zmax)存在潜在的致命心律不齐的风险
- 9 多黏菌素临床药理学研究新进展
- 10 磷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murA、glpT及uhpT序列分析
- 11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
- 12 河南省204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和治疗概况
- 13 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
- 14 重症社区与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 15 肺炎衣原体感染的现状
- 16 食管癌术后医院感染者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 17 格氏链球菌致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 18 老年人重型肝炎38例临床分析
- 19 老年人尿路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
- 20 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易导致超级细菌感染的医疗器械厂商发出违规警告